
周恩来宴请杨振宁,杜致礼却吐槽:你们重男轻女,酒宴设在安徽厅
新闻动态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38 点击次数:146
1973年夏季,杨振宁再次踏上了归乡之路,这已是他第四次访问祖国与家人团聚。
他是首位回到新中国的美国华裔科学家。1971年,他重返多年未见的祖国怀抱,而那时中美尚未建立外交关系。
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叶,中美两国关系逐步走向和解,此时,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,身份为美国总统的特使。杨振宁自1945年起远赴美国求学,此后在美国学习、就业并成家立业,一晃眼,近三十载光阴未曾踏上故国土地,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从未间断。
1971年,杨振宁把握时机,致信父亲杨武之,表明渴望回国探望双亲、岳父母及昔日同窗好友的迫切心情。此事传至周总理耳中,他高兴地回应:“中国热烈欢迎杨振宁先生海外归来。”
1955年,杨振宁尚未成为广为人知的科学家,名气尚未显赫之时,周总理已安排杨振宁的导师张文裕教授,通过亲笔信函向杨振宁夫妇传递家书。到了1957年,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传来,周总理迅速与杨振宁的岳父杜聿明取得联系,并批准张文裕教授夫妇前往瑞典,直接向杨振宁表示祝贺。
身处海外异国,杨振宁时常心系祖国。
他曾这样表述:“若今日有人询问我,认为自己一生中最显著的成就为何,我的回答会是,我最为自豪的贡献,在于协助中国人扭转了自认为逊于他人的心理观念。”
确实,他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,填补了中国在该奖项上的空白。尽管荣誉满身,他始终心系祖国。1971年,一得知有回国的可能,他便坚定决心要返回故乡探望亲人。
周总理也对杨振宁的这一抉择表示了赞同。
1971年7月,他与妻子杜致礼一同抵达北京。在北京,他初次与未曾见面的岳父杜聿明相见。
杜致礼出生于陕西米脂县,她的父亲杜聿明曾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,而母亲则是曹秀清。在杜致礼的成长岁月里,正值战乱时期,父亲因军事需要频繁调动,杜致礼也随之四处奔波,其求学之路因此历经多所不同学校。
1946年之后,杜致礼踏上了前往美国求学的旅程。然而,她刚到美国不久,就遭遇了家庭变故,其父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捕,身份转为战犯。这一变故给在美国的杜致礼带来了不小的挑战,她的经济来源中断,只能依靠自己打工来维持生活和继续学业。
与她父母重逢的机会愈发渺茫。值得欣慰的是,在美国的日子里,杜致礼邂逅了终身伴侣杨振宁。
1971年,她和杨振宁一同返回祖国,重新与父亲杜聿明团聚,同时,这也是杨振宁初次与岳父杜聿明见面。
该家庭获邀参加了周总理的宴请。
1971年7月28日,杜聿明与其妻子曹秀清,以及杨振宁与配偶杜致礼,另有杨振宁的弟杨振汉与妹杨振玉,一同前往人民大会堂。当日,杨振宁及其家人有幸获得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会面,同时出席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、教育部长刘西尧,以及中国近代力学的先驱与理论物理的重要奠基者周培源等人。
周总理与杨振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,讨论内容十分丰富。他们谈及了杨振宁在科研领域的探索,探讨了当时的国际形势,还提到了这难得一聚的家庭团聚。
当话题转向杨振宁与杜家关系时,周总理观察到杨振宁对杜聿明的称呼是“杜先生”。显然,杨振宁尚未完全适应自己身为杜聿明女婿的新身份。周总理随即进行了指正:“你应该叫他岳父。”
在周总理的关怀与推动下,这户人家的氛围迅速变得和谐。杜致礼重新找回了久违的家庭温暖,而杨振宁也与岳父岳母的关系日益亲近。用餐时,周总理还幽默地对曹秀清说:“你不如坐到女婿旁边,毕竟母亲总是偏爱女婿嘛。”
经他这番言语,餐桌上洋溢着欢声笑语,杨振宁及其家人的聚会与周总理一同,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落下帷幕。众人亲身体验到了周总理作为领袖的诙谐亲切、和蔼可亲,这次会面后,彼此间的生疏感荡然无存。
杨振宁在后来的叙述中提到:“当我首次回到新中国进行探亲与访问时,周恩来总理邀请我共进晚餐。那次交谈,我们持续了整整五个小时。”
随后,杨振宁与家人的重逢成为常态,伴随着中美关系的逐步改善,他几乎每年都会偕同夫人一同回国。
在多数情况下,他都会与周恩来总理碰面,共谈离别后的经历。
1973年暑期,他们完成了第四次归国探访家人的行程。
此次回国探亲,杨振宁夫妇仍旧受到了周总理的热情款待。同年,杨振宁也首次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。
在周总理与周培源的陪同下,毛泽东主席与杨振宁于中南海的一处书房内进行了会面。
那次会面持续了很久。当杨振宁准备离开时,考虑到毛主席年事已高,他本打算起身送行,但未能立刻站起来。于是,杨振宁主动上前,帮助毛主席站了起来。
抵达门口之际,毛泽东与杨振宁合影留念。他诚恳地对杨振宁说道:“年轻时,我也怀揣着在近代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梦想,遗憾的是未能如愿。欣慰的是,你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成就。”
杨振宁对与毛主席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会面印象深刻,这次经历成为了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时刻。
在毛主席会面数天后,他遵循往年的习惯,又一次踏入了人民大会堂。此处,一直是杨振宁与杜致礼夫妇和周总理深入交流的地方。
杨振宁夫妇依时抵达人民大会堂,宴会被安排在安徽厅举行。
杨振宁与杜致礼夫妇和周总理之间,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友情。在留意到宴会场所的名称后,杜致礼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与周总理打趣道:“这似乎有点偏向于男性哦,毕竟杨振宁来自安徽,酒宴就被安排在了安徽厅。而我,可是陕西人!”
杨振宁出身于安徽省合肥市三河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而杜致礼则来自陕西省米脂县。巧合的是,那次宴会的场所选择在安徽厅,这也就不难理解杜致礼会有那样的感慨了。
各位都是熟识已久的朋友,显然,众人都能辨识出,杜致礼的话语中带着玩笑成分。与周总理的这场宴会,在一片轻松愉快的交谈声中拉开了序幕。